小程序美工 碎片时间获取的碎片认知,怎样整合进知识体系?

发布日期:2024-08-06 08:35    点击次数:83

小程序美工 碎片时间获取的碎片认知,怎样整合进知识体系?

图片

前置思考

请阅读以下关于碎片阅读的一段材料,并思考:这给你什么启发?

知乎作者采铜关于碎片阅读,提到如下观点:

· 一部智能手机在手,我们时间就被分割得七零八落;

· 每天五彩斑驳信息如潮水般涌来,让我们无所适从,不知如何选择;

· 我们耐心越来越少,总是被标题吸引,打开正文后匆匆两眼又马上关掉;

· 每天翻新的网络热点,无外乎性、谎言、奇闻和窥探,到第二天就被我们忘得一干二净;

· 我们幻想在一篇网文中寻找“干货”,希望发财致富、人生辉煌的不传之秘,能被一二三四五和盘托出,没想到只是又一次被骗了点击;

· 我们总是在找更多资源,搜索、下载、囤积然后闲置,错把硬盘当成自己的大脑。

Q1:什么是碎片认知?

A:

1、碎片认知(Isolated knowledge),指的是:

碎片、孤立、没有整合到知识体系的知识点。

这是一个类比概念。碎片是指完整东西破碎后的零块,通常发挥不出完整东西所具备功能。例如,一个水桶破碎后,就装不了水。

类似的,一个人掌握的如果只是碎片认知,就难以将这些认知变现出价值。以学校学习为例,掌握一些孤立知识点,不要说解决实际问题,可能连习题也解不出来。

2、碎片时间加剧碎片认知。

在智能手机时代,时间碎片化问题突出。如前置思考中采铜所言,我们时间被分割得七零八落。读友们不妨想一想,我们一天要拿起手机多少次。每拿起一次,就是分割时间一次。

为适应碎片时间阅读习惯,信息和知识传播相应也做调整。例如,文章篇幅通常较短,压缩信息量和知识量,降低认知负荷,以便于读者在3到5分钟之内就能读完。

这种删减必然付出完整系统代价,例如为什么、何时何地怎么用、与其它知识点联系等不可能兼顾,就容易导致读者所获得的只是碎片认知。

表面上看起来,一个人短文章、短视频等可能输入很多,但由于掌握的只是碎片认知,最终却难以输出,变现出价值。于是,不难理解,很多人就出现类似以下困惑:为什么我刷微信抖音,看了这么多,知道那么多,却依然没有什么变化?

今天的词条,精读君简介碎片认知,供读友们参考,提高知识体系建构能力。

Q2:怎样理解碎片认知?

A:

1、调整输入策略。

关于碎片认知这个议题,我们首先要评估,自身碎片认知问题有多严重。以下3个问题,可以帮助我们定性做个测量。

Q1:面对抽象程度高一些的长文章和图书,你会感到畏惧吗?你能持续专注读几个小时长文章或者书籍吗?

Q2:每读一篇文章,你大致能说出文中有多少个关键概念?这些概念与你知识体系哪些概念有关,应该放在哪些位置上?

Q3:你能用多个视角、多个层次,去分析一个概念、一个现象或者一个问题吗?还是说,一般只有一种观点?

如果对于上述问题,你没有多大把握回答,可能意味着,你自身还没有形成有序知识体系,需要重视碎片认知这个问题。

首先,我们要知道,时间碎片化不可避免,但仍然可以减少碎片化程度。通过时间管理,可以将时间化零为整。

也就是说,通过做减法、合并等,保障自己每天有若干个整块时间。在此时间内,安排深度阅读或者做最重要事项。

我们来考察画家齐白石的做法。少年时,齐白石对国画产生兴趣,但因为缺少系统练习,一直无法入门。

直到二十岁的一天,齐白石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时,发现《芥子园画谱》这本经典国画教科书。齐白石如获至宝,向书主借来。

他像描红一般,把原画一笔一笔勾描在竹纸上。就这样勾画半年,画成十六册,才悉数描完。接下来五年,齐白石靠这套勾描出来的《芥子园画谱》做木雕,并在闲时反反复复临摹。

如此一来,齐白石打下画画底子,在当地出了名,引来名画家收他为徒。有了专业指导后,齐白石画技更上一层楼,终于成为一代国画大家。

发现一本好书,花半年时间抄下来,又花几年时间学这一本书,这是信息缺乏时代一个年轻人的学习方法。

如果抽象来看,齐白石学法是,发挥搜商,寻找优质、成体系学习资源,然后安排整块时间,持续学习、思考和实践。

也就是说,根据时间是否碎片,我们可以将时间分成两类:碎片时间和整块时间,采用不同输入策略。例如,碎片时间获取碎片认知,整块时间获取系统认知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以进行量化反馈,如果碎片认知占比过高,就可以调整权重,安排更多时间获取系统认知。

例如,减少短文章阅读数量,增加图书阅读数量;培养每天整块时间系统阅读习惯,每天早上或者睡前安排半小时专心阅读;将时间化零为整,减少时间碎片化程度,为自己打造更多整块时间。

如果有些时间碎片无法归整,通过刻意练习,也可以获取系统认知。例如,在等公交等碎片时间,也可以用电子阅读器读书,读几页算几页,虽然效果可能不如整块时间阅读好,但因为输入的是体系知识,也可以缓解认知碎片化问题。

总的来说,应对碎片认知,首要是调整输入策略:优先获取体系知识,保障整块输入时间,培养碎片时间阅读体系知识习惯。

2、整理知识体系。

优先输入体系知识,只是减少碎片认知概率。例如,读一本教科书,知识成体系,学完之后可能也只是获得碎片认知。

为获得系统认知,我们要明确学习目标:要构建什么样知识体系?要满足学习、工作和生活自己哪方面需求?否则,漫无目的地在信息和知识海洋中浏览,东看一眼,西看一眼,小程序美工留下的只是碎片认知。

以福尔摩斯为例,其职业是侦探,其知识体系构建是围绕成为优秀侦探而进行。有读者整理过福尔摩斯知识结构如下:

解剖学知识——准确。解剖学知识福尔摩斯虽然掌握不全面,但准确掌握必要部分,避免破案误判。

惊险文学——广博。福尔摩斯视野开拓,知道各种匪夷所思害人方法,破案时才能及时发现线索、大胆假设并有效推导。

英国法律——充分。侦探只是手段,福尔摩斯目的是,让凶手得到应有惩罚,这就需要充分法律知识。

化学知识——精深。破案大量需要化学相关知识,福尔摩斯系统掌握。

植物学知识——不全面。福尔摩斯虽然不够全面,但足够使用。

地质学知识——有限。福尔摩斯目的很明确,学习破案会用到的实用地质学知识。

政治学知识——浅薄。福尔摩斯是专业人士,对于政治不感兴趣。

文学知识——无。福尔摩斯不是文艺青年。

像福尔摩斯这样,一旦获得和自己知识体系有关碎片认知,例如出现一种新毒药、一种新犯罪手法,就能快速整合到自己知识体系中。原因就在于,福尔摩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知识体系,既有知识体系已经掌握哪些,还缺什么,新认知碎片与既有知识体系哪些部分有关,能够填补知识体系中哪些缺陷。

相反,如果一个人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知识体系,已经掌握什么、缺什么,就不知道去获取什么,整合什么。获得一个新认知碎片,也就难以整合。由于重要性低、使用频度低,基于遗忘机制,这个新认知碎片很快就会被抛之脑后,就好像没看过一样。

因此,我们要注意明确需求、整理自身知识体系,具体可以考虑正向和逆向结合做法。

正向做法是,想象自己要向一位刚到地球外星人介绍其一无所知特定领域,需要写出一本书给对方阅读。整理这本书章节结构,就是正向整理知识体系过程。

逆向做法是,围绕这个特定领域,运用搜商去选书和收集资料,进行主题阅读,再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整理,以此修订你写的书,这是逆向整理知识体系过程。

例如,你在研究自律这个议题,你假设自己要出一本关于自律的书,列出章节框架,包括自律定义、不自律类型、不自律原因、对应解决方案等。

在写作整理过程中,你容易发现,自己已经掌握什么,还没掌握什么。后续在阅读时看到一种不自律原因,不在你了解范围,你就知道这个新认知碎片值得你整理。

图片

3、更新知识体系。

当我们整理某个特定主题知识体系后,后续在阅读这个主题相关文章或者图书后,我们就很容易判断:新的阅读材料中,哪些是此前整理知识体系中已经包含的?哪些是还没有包含的?哪些是更新的研究成果,可以修订知识体系旧有内容?

一旦需要增补、更新,我们就要提醒自己,及时整合、更新到既有知识体系中。如果这些新内容是在碎片时间内获取,没有办法当下整理,那么我们可以先收藏起来,后续再连接到既有知识体系中。

在学习曲线中,精读君提到,典型学习过程包括5个环节:获取、阅读、整合、应用、反思。其中,“整合”是承上启下环节。只有做好整合这一步,才能有效解决碎片认知问题。

所谓及时整合,精读君建议是,最好当天整合;如果当天不能,当周内要完成整合。

在读书笔记中,精读君提到,钱钟书先生读完书后,只留读书笔记,书要么还,要么给别人。这就是钱钟书先生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方法。

在智能手机时代,很多人读到一篇感觉有收获内容,就只是用微信或者用印象笔记之类工具收藏,然后了事。精读君敢打赌,90%人不会再看这篇收藏。为应对这个问题,可以参考类似钱钟书先生做读书笔记方法,将收藏文章尽快整合,然后就可以把文章删掉。

对于这个过程,有些读友们会觉得,做读书笔记、整合知识体系比较费时。对此,精读君有两点建议:

一是,提高阅读质量,整合知识体系,优先级高于阅读速度、阅读数量。没有质量的速度或者数量,没有多大意义。前置思考中提到,齐白石把《芥子园画谱》揣摩透,虽然数量只有一本,却产出高质量成果。

二是,当熟练掌握整合方法后,可以尽可能精简。原因在于,如果知识体系主要是给自己用的,用关键词提示自己,自己能看明白并回忆起来就可以。如果后续需要输出和分享,则可以分成两部分。一部分是自己看的高度精简版本,另一部分是这个精简版本展开后所需要内容。

例如,《精读君通识词典》每天的词条,是要分享给读友的内容,属于展开部分,通常在3000字到5000字之间,才能相对完整阐述1个词条,也就是1个概念。

如果精读君自用,则会高度精简,例如,包括本条在内的16个词条,精读君自用精简版本画成概念地图,是类似如上图解。虽然这些概念,从严格意义上来说,之间连接不只这么多,但作为自用精简版本,提示作用已足够。

在词条的最后,精读君要提醒的是,不同认知碎片也不同。

以精读君通识词条为例,也是认知碎片,其特殊性在于,尽可能包括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办等知识类型,虽然微小,也有系统。《精读君通识词典》宗旨是:每天一个认知积木,持续精进终身成长。之所以称为认知积木,一者是因为其微小但完整,二者是需要读友们后续自行整合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。

后置思考:

①精读君通识词条的系统性,通过什么来体现?

②每读完一个词条,你怎样整合到知识体系中?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 




Powered by 郑州天猫兼职美工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23-2024 鄂ICP备2023020028号-1 武汉承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